返回列表

向左走,向右走

发布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156次

【编者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中国,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富有竞争活力的市场化机制,涌现了一批敢为人先、屹立潮头的时代先锋。蓝天新海董事长樊玉春就是改革浪潮中的奋楫者,他靠玻璃深加工起家,与玻璃深加工行业从业者同脉相连,他亲身经历了行业的沉沉浮浮,也深知行业的痛点。正因为如此, 2012年他开启第二次创业,成立“蓝天新海”品牌,为玻璃深加工企业研发、制造自动化加工设备,用自己的行动造福行业。

樊玉春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起飞,38年的创业史,他经历了三次重大选择,每一次抉择,都是他人生的一次历练和升华。

铁饭碗与创业

1984年,在改革开放的这部史书里,注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首次南巡,作出“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一判断,向全中国发出了时代最强音。

同样是在1984年,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农家里,一个年轻人正在面临着一个重要选择—要铁饭碗,还是要创业。

“我要创业!”年仅25岁的樊玉春不顾家人的反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年轻敢闯的樊玉春也跟着改革开放的最强音,迈开步伐,走向了“市场”。

虽然樊玉春怀着做大事的向往,但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大事,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也说不清楚。固然,可能是为了改变毫无激情的命运,可是激情也许是风暴的外衣,未来总是不可把握。

“最开始,我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是铁了心要创业”樊玉春在回忆起当时的决定时依旧热血沸腾,极具感染力。于是他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始认真做调研,了解市场,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后,最终将目标锁定到了玻璃行业。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玻璃工业重新焕发生机。1981年中国浮法工艺技术研发成功,让我国平板玻璃工业的面貌为之一新,至此中国玻璃工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期。 “有了方向,就要全力以赴”25岁的樊玉春绝对是行动派,但是这个风风火火的行动派很快就遇到了第一道坎:没有启动资金,这一下子让他犯了难。樊玉春心想:做了决定,就绝不回头,只要心是坚定的,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他硬着头皮向亲戚朋友挨家挨户的借。“最后我伯伯借了我1500元,没有这1500块钱,就没有现在的我”樊玉春感激的说。有了启动资金的樊玉春立刻满血复活。“我用钱买了玻璃,蹬上三轮车,就下农村开始跑市场,挨家挨户的给人们装玻璃”,回忆起创业的第一步樊玉春兴奋的说。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要做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无疑,樊玉春的选择是正确的。

农夫与猎人

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凭借樊玉春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坚毅诚信的做事风格,他服务客户的范围从一个村扩大到了十来个村,服务客户类型也从家庭扩展到了家具厂等各大企业,随着客户数量和客户种类的增多,樊玉春又面临了第二次选择——“做‘猎人’还是做‘农夫’,猎人主要靠嗅觉和机会生存,而农夫看中的是服务与品质,坚持长期主义。

最终樊玉春选择做一个踏实的“农夫”,专注主业、专注专业,这与蓝天新海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事实上,在八九十年代,选择做“农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中国的商业流通领域显得异常活跃,个体商贩如雨后春笋一般,似乎仅在一夜之间就花开全国,但是事情都是双面的,市场活跃能给人们带去方便的是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乱象:价格不透明、价格疯涨就是其中一个。樊玉春亲身经历了国家物价改革,曾经也遭遇过不公平的罚款,因此他伤心过,愤怒过,但是他始终相信中国市场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只要保持初心,做有良心的人,做有良心的事,就一定会迎来曙光。

在当时混乱的市场环境下,年轻的樊玉春既然选择做了“农夫”,就要坚定的与客户站在一起,保持初心,不被眼前的利益所驱使;既然选择做了“农夫”就得做好吃苦的准备,要有迎难而上的坚韧。

樊玉春是农民的孩子,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一块玻璃,但是对于品质不好的产品绝对零容忍,在员工面前他怒砸加工质量不过关的玻璃,以自身行动告诉所有员工产品品质的重要性,对供应商更是严格筛选,绝不用低品质配件,正是因为这样的坚守,企业在业内有了“高品质找蓝天”的口碑。至今已过花甲的樊玉春的口头禅仍然是“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做事儿”。

八九十年代创业,除了凭良心做生意外,还需要一股不怕困难的“闯”劲儿,别人不能做的产品樊玉春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樊玉春也能做, 1995年,安全玻璃的出现对深加工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年轻的樊玉春愿意接受新事物,敢于拥抱变化,先与他人买了一台自动化的钢化炉,通过全新的设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与行业同步发展。这种不怕苦勇于创新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蓝天新海的每一个新、老员工身上。

改革开放后,中国玻璃工业重新焕发生机,无论是设备还是生产技术上都在四十年间锐意革新,刻苦钻研,缩小与世界差距,并在很多领域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有无数像樊玉春一样“农夫”,在拼命追赶。

变与不变

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既有“破”的魄力,更有“立”的担当。

在玻璃深加工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樊玉春又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新起点上,这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专业主义的时代,更是一个持续创新的时代。时代在变,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崭新的,而此时的樊玉春已不再年轻。

变还是不变?怎么变?2012年又一个选择题赫然摆在了樊玉春的面前。此时,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正处于飞速发展期,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生活、工作中方方面面。企业如何向数字化转型?通过人AI技术该如何提高公司生产效能,樊玉春的大脑飞速运转。

“再次创业!我要帮助玻璃深加工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打“破”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形象”,“立”出一个全新的形象”这个想法再次燃气了他的斗志。凭借樊玉春对玻璃深加工行业几十年的了解,他知道行业伙伴的痛点,也深知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

“做中空玻璃打胶机,做一款国内最高品质、稳定性最强、效率最高的全自动中空玻璃打胶机”樊玉春为自己二次创业定下了非常明确的目标,也暗暗下定了决心。

是产品的使用者,也是产品的研发者,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樊玉春决定用自己的玻璃深加工企业做实验,致力于研发出一款最满意的产品出来,再去分享给更多的伙伴。

 

 

 

 

目标明确了,摆在眼前首要的任务是:吸纳科创人才,对外开展合作,主动拥抱科技。于是樊玉春开始赞助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与各大高校展开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还依托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及活跃的科创环境,向全国招揽人才,逐渐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经过漫长的研发和实践,2012年初,一台硬件设计与软件控制全部自主研发中空玻璃打胶机问世,同年5月第一台设备销往河北衡水客户,仅6个月就有15家客户订购,深得客户的支持和信任。

 

至此,蓝天新海,一个全新的品牌,正式向市场发出“科创”强音。

当一个选择做“农夫”的企业家选择了“科创”,碰撞出的火花可想而知。2012年第一台设备问世并销往全国后,由樊玉春带队的蓝天新海研发团队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2013年公司研发团队研发出的“坦克链传送”专利技术,让自动打胶机承重可高达350Kg/m,该项技术经过不断的优化更新,正在不断突破超大、超长、超宽玻璃的加工极限,引领了行业的发展。

 

 

 

樊玉春始终认为,持续创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动力,成立10年来,蓝天新海从未停歇,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诸多突破,并获得了多项技术专利,领先于行业。2022年研发团队再次攻关,突破了一项全自动打胶机R角的关键技术,并依托该项技术与郑州铁路达成合作,成功落地应用。

樊玉春知道,如果企业只有“不变”没有“变”,可能就拍死在沙滩上了,而如果只有“变”没有“不变”企业会成为一盘散沙。

如今已经成立10年的蓝天新海有自己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科技为先, 创新强国”的企业使命;不变的是“质量第一,科技强国”的经营理念;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科技报国、坦诚合作、共同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而变化的是:产品要跟着需求变、人才跟着组织变、增长跟着创新变、经营管理跟着业务变。

这一次的选择题,樊玉春认为没有对与错,是时代逼着他做出选择……

 

欧洲著名政治家托马斯 · 莫尔说:“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 

樊玉春的每次选择都挣扎过、纠结过,站在十字路口的他,是如何坚定的做出选择呢?

他认为:要摸着自己的良心做选择,靠着诚信做选择,带着自己的责任感做选择。选择没有对错,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保持着自己的诚信、没忘记自己责任,就放心大胆的往前冲。

如今,年过花甲的樊玉春无疑是喜悦的,一路走来,他最感谢的是跟着自己一起并肩作战“老战友”们,当然还有那些新加入团队满腔热血的“小年轻”们,新鲜血液的加入,让企业更有活力,更有冲劲儿,这让樊玉春想起了年轻的自己,那个蹬着三轮车给村民安装玻璃的自己……